![]() |
首頁 > 行業資訊 > 綜合評述 > 綜合評述包頭全力打造稀土科技產品矩陣 在稀土高新區萬水泉大街上,一輛64路公交車為市民出行帶來了諸多方便,它搭載的“心臟”就是稀土鎳氫動力電池。
“日本、德國、美國等國外生產的鎳氫動力電池主要用在混合動力車上,但將電容型鎳氫動力電池用在純電動公交車上,國內、國外僅昊明稀土一家。同時,我們公司采用的核心技術、核心設備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全部為中國專利,其中涉及‘國內首臺全自動數字化極柱電芯激光焊接系統’等專利技術31項。”包頭昊明稀土新電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愛東說。
從最豐富的稀土資源,到最高端的終端應用,包頭走在了科技創新的道路上?萍技映,讓稀土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得到應用,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稀土科技產品矩陣已初具規模。
科學開發利用 生產研發同向發力
包鋼稀土展覽館里,我國著名地質學家丁道衡先生、礦物學家何作霖先生的銅像靜靜佇立。如今,通過對白云鄂博稀土資源科學開發利用,包頭市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工業生產及研發體系,在稀土采礦、選礦、冶煉、分離、應用等領域開發出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工藝技術,成為我國稀土工業發展的搖籃。
“創新中前進,前進中創新”,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矢志“要把論文寫在產品上、要把研究做在工程中、要把成果轉化在企業”。成立5年多來,已與地方企業聯合共建了稀土永磁材料等工程技術研發中心9個,孵化了中科智能、中科泰磁等高科技企業20家,對15項國內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實施高科技跟蹤計劃。
針對包頭釹鐵硼表面防護電鍍處理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不利局面,稀土中心追蹤并引進中科院寧波材料研究所宋振綸研究員團隊研發的綠色環保物理氣相沉積(PVD)方法進行燒結釹鐵硼防護處理技術,在包頭市金蒙匯磁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建設了中試示范線。目前,通過中試示范線建設,已經打通各技術環節,可為包頭稀土永磁材料企業提供PVD防護后加工、設備整體方案設計等服務,已具備產業化推廣條件。
稀土中心主任池建義介紹說,“此外,我們還能冶煉出稀土鋼,用目前世界最先進的工具都鋸不動;納米超光滑稀土鈰基拋光液,性能領先全球;稀土永磁材料表面納米多層鍍膜技術,突破了電鍍工藝酸堿廢水排放和鎳、銅、鉻、鋅、氯離子處理等世界難題。”
板凳要坐十年冷 科技攻關不得閑
包頭打造稀土材料技術成果轉化平臺,包頭稀土研究院建設了目前國內最大的稀土材料中試基地。
科技牽引產業走,產業助推科技行。在稀土選礦、稀土冶金、環境保護、稀土功能材料、稀土應用等領域,伴隨著我國稀土工業的發展取得一大批前沿成果,包頭稀土研究院為中國稀土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1984年,由于包頭稀土研究院從白云鄂博稀土資源中成功分離出鑭、鈰、鐠、釹、釤、銪、釓等7種元素,奠定了中國稀土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此后,無論是我國向太平洋海域發射的遠程火箭,還是助推“神十”進入預定軌道的長征2號F運載火箭,都有包頭稀土研究院研制的稀土永磁的身影。
包頭稀土研究院成立50年來,共承擔“863計劃”、“973計劃”等國家級、省部級、地市級和為企業服務等項目2000余項,取得各類科研成果850余項,獲得國家發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300余項,獲得國家授權專利100多項。
在我國第一條年產一千噸的稀土鎂合金的一個中試線,新產品金屬鐿顆粒已經應用在小米等手機OLED 屏幕上。用這種材料可以大幅降低手機中對身體有害的藍光比例,并提高產品良品率。研發員程子洲告訴記者,以手機面板為例,通過使用這種材料,對人體有害的藍光比例會大概降70%以上。“原來手機面板的良品率大概是在60%到70%,現在用上這個顆粒以后,良品率大概能提高到80%。”程子洲說。
另據該院金屬材料研究所所長劉玉寶說,目前,150多個稀土鎂合金配方中已篩選出20多個可以用于實際應用的品種,未來這些稀土鎂科技將在航空航天、汽車等產業大展拳腳。
瞄準“高精尖”,走好品牌路,包頭還成功開發出稀土風電鋼、稀土高強鋼、稀土法蘭鋼、稀土耐磨鋼和稀土電工鋼等稀土鋼產品。
北方稀土集團的稀土鐵合金在牌號鋼、鑄鋼、特鋼中應用取得新突破。采用稀土鐵合金作為稀土鋼生產原料,先后實現了稀土鋼工業生產九連澆、十連澆、十四連澆,驗證了稀土鐵合金在鋼中應用的獨特優勢。
專家表示,新一代稀土鐵合金生產稀土鋼可一舉解決生產過程中鋼水絮結、收率低不穩定等難題,從而使我國的鋼鐵生產技術上到一個新臺階。
經過50多年的發展,北方稀土集團已擁有48家包括分公司和全資、控股、參股公司,分布全國12個。ㄊ校┳灾螀^,擁有稀土冶煉、功能材料、深加工應用完整的產業鏈?缮a各類稀土產品共11個大類、50余種、近千個規格。目前,冶煉分離產能8萬噸/年、稀土金屬產能1萬噸/年,稀土原料產能位居全球第一;稀土功能材料中磁性材料合金3.4萬噸/年,產能居全球第一;拋光材料產能1.4萬噸/年、貯氫合金7800噸/年,占據國內市場份額半數以上。
素有“中國稀土谷”美譽的內蒙古包頭白云鄂博,擁有世界最大的鐵、稀土、鈮等元素的共生礦山,每年可采出鐵礦石1200萬噸,按照原礦中稀土品位6%計算,每年可順便采出稀土約72萬噸。 |
2020/10/23最新價格市場評述
分析報告
![]() |